31. 赵子固①(二)
南渡王孙②此隐居,踵③门贵客枉④停车。
当年介弟⑤犹坚拒,座上那堪受浊污⑥。
宋赵子固隐居广陈,弟子昂⑦来,再三请,始⑧见。迨⑨出,呼苍头⑩濯?其座。
【注释】
①赵子固:赵孟坚(1199~1295),南宋宗室,宋太祖十一世孙,字子固,号彞斋居士。曾任湖州掾、转运司幕、诸暨知县、提辖左帑,官至朝散大夫、严州知府。景定初年,迁翰林学士承旨,不久罢归。曾一度做过右丞相贾似道的幕僚。后南宋灭亡,入元以后,赵孟坚不乐仕进,隐居在广陈镇。元贞元年卒,谥文简,墓在广陈镇后辇字圩,俗称“赵王坟”,1960年5月被列为平湖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②南渡王孙:北宋时由于金(后来的元朝)入侵,被迫南迁,史称南渡。王孙,即王的子孙后代。
③踵(zhǒng):走到。
④枉:徒然,空,白白地。
⑤介弟:对他人之弟的敬称,此处是指赵孟坚的堂弟赵孟頫(fǔ)。
⑥浊污:污秽。
⑦子昂:赵孟頫(1254~1322),字子昂,号松雪、松雪道人,又号水精宫道人、鸥波,中年曾作孟俯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。元代著名画家,楷书四大家(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赵孟頫)之一。赵孟頫博学多才,能诗善文,懂经济,工书法,精绘艺,擅金石,通律吕,解鉴赏。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,开创元代新画风,被称为“元人冠冕”。他也善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,尤以楷、行书著称于世。
⑧始:才。
⑨迨(dài):等到。
⑩苍头:私家奴仆。
?濯(zhuó):洗。
【译文】
南渡的王室子孙后代赵孟坚在这里隐居,走上门前的贵客都因主人不肯接见而白白地停下马车。
当年他的堂弟赵孟頫求见也被坚决拒绝,后来总算进门见了但他哪里受得了那个凳子受了污秽。
【解读】
赵孟坚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、士大夫、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。他儒雅博识,工诗文,善书法,家富收藏。有书法墨迹《自书诗卷》,绘画《白描水仙图卷》、《墨兰图》、《墨水仙图》、《岁寒三友图》、《梅谱》等传世,著《彝斋文编》4卷。
赵孟坚的《墨兰图》(绢本墨笔)
赵孟坚书法气度萧爽,有六朝风致,时人比之米芾。他擅长水墨白描水仙、梅、兰、竹石,其中以墨兰、白描水仙最精,取法扬无咎,笔致细劲挺秀,花叶纷披而具条理,繁而不冗,工而不巧,颇有生意,给人以“清而不凡,秀而雅淡”之感,世皆珍之。赵孟坚的首创墨兰(用墨写兰),笔调劲利而舒卷,清爽而秀雅。画上春兰两株,丛生草地,鲜花盛开,如蝶起舞,给人以清新的快感。他于元朝初年隐居广陈,以画“露根兰”(即画兰不画土)出名,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。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“纯是君子,绝无小人”,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。他的画风笔墨简洁,别有清绝之趣。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兰蕙图则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,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。
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,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,常用一只船载着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,东游西适,评赏书画古玩,吟诗作画。当时人称其舟为“赵子固书画船”。史载其“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,遇其会意时,虽倾囊易之而不靳也”。据说他曾得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,归家时,风作舟覆,其“被湿衣立浅水中,手持褉帖示人曰:‘兰亭在此,余不足惜也。’因题八字于卷首云:‘性命可轻,至宝是保。’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。
南宋灭亡后,赵孟坚不乐仕进,隐居广陈时,制一小船,满载琴书杓具,自随舟中,看夕阳,赋晓月,废寝忘食。临终赋诗有“百年处世欠三秋,事业都归水上沤”之句。他与陶菊隐、殷澄并称“秀州三义”。有一次,县令梅黼往访,赵孟坚飞舟逸去,县令叹息说:“名可闻,身不可见。”
南宋灭亡后,赵孟頫归故乡闲居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行台恃御史程钜夫“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”,赵孟頫等十余人,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。初至京城,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,元世祖赞赏其才貌,惊呼为“神仙中人”,给予种种礼遇,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,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;在济南路总管任上,元贞元年(1295),因元世祖去世,元成宗需修《世祖实录》,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。
赵孟坚《晞发图》(明·陈洪绶
绘)
据《乐郊私语》记述,有一次赵孟頫从湖州来广陈拜访赵孟坚,赵孟坚却闭门不见。赵孟坚夫人再三劝说,才同意让他从后门走进来。坐下后,赵孟坚只问一句:“我们老家的弁山、笠泽近来好不好?”赵孟頫回答:“好。”赵孟坚就说:“你做了新朝之官,面对家乡这么好的山水感觉如何!”赵孟頫只好悻悻地走了,赵孟坚马上叫奴仆把他坐过的凳子拿到河里去洗一洗。这就是广陈“净凳河”之名的来历。
清代平湖人张云锦在他的《当湖百咏》也有一首有关赵孟坚的竹枝词:“最忆彞斋住广陈,王孙芳草至今春。如何清远吴兴地,大有元规尘污人。”在此之前,清代王恒《平湖县志》里收录了于东昶的原诗:“南渡王孙住广陈,野花芳草至今春。如何清远吴兴地,大有元规尘污人。”两诗仅四字之差,但都与“净凳”这个故事有关。
《光绪石门县志》载:南宋灭亡后,赵孟坚隐居广陈镇,晚年因嫌仕元宗族打扰,徙居语溪(今桐乡)儿子处。赵有二子:赵由恭、赵由敬。孙赵文佳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