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 仓基(六)
仓基①历久但②存名,煮海为盐局已更③。
遗址销沉④谁与认,东西庙⑤貌尚魁闳⑥。
仓基在关帝庙东,至城隍庙止。即盐运分司⑦基。清康熙初年,丈作民田。
【注释】
①仓基:盐仓地基,今新仓镇东大街关帝弄至城隍桥这一段也称“仓基街”。
②但:只。
③局已更:局面已经发生变化。
④销沉:即消沉,衰退没落。
⑤东西庙:指仓基东端的城隍庙和西端的关帝庙。
⑥魁闳(kuí hóng):器宇不凡,气量宏大。
⑦盐运分司:芦沥巡检司在至正十三年(1353)由新仓迁至芦浦市,明初并入独山盐场,改置嘉兴盐运分司。
【译文】
仓基经历了几百年之久现今只保存了一个地名,当年煮海为盐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盐仓遗址已经衰退没落,谁还能够辨认,城隍庙和关帝庙的面貌还是那么器宇不凡,气量宏大。
【解读】
芦川文化的发轫之地就是仓基。
宋元佑八年(1093),两浙路提刑罗适将原设在广陈的盐仓移至芦川,名之“新仓”。所以新仓建镇的历史应该从这一年算起。新仓自宋代起名“新仓”,在元明清时又名“芦川”,民国时期起复名“新仓”。
而连接广陈与新仓的河道,因有装盐之船东来西往繁忙运输,就叫盐船河。城隍庙与关帝庙之间紧靠盐船河阳岸的这一段即为仓基。
古时为了使盐仓有安全保障,在仓东仓西各建一桥,桥洞原设有水栅,可以随时关门上栅,故名“安桥”。这两桥就是著名的东安桥和西安桥。1971年因开挖风雷河(友谊河至新仓镇东接盐船河),东安桥被拆毁后改建为双曲拱水泥桥,使用至今。西安桥至今仍在原址。
城隍庙在现城隍桥北堍,在东林寺西侧。始建年代无考。1957年城隍庙被拆除,后在此处建了新仓供电所。
关帝庙,又名武圣宫、武圣殿,坐落于新仓镇中大街原关帝桥北首,现关帝弄南口西侧。(可参阅本竹枝词“关帝桥”解读条目)。
评论